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

11/14/2012 「一個告別中國的台商告白」

本文出自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9PlU5fyYGkMuLWrZg5sJ/article?mid=29178&prev=29179&next=29177&l=a&fid=16 網絡轉發,如有侵權,敬請告知刪除!
保養品valda92839治腳臭
11/14/2012 「一個告別中國的台商告白」
一個告別中國的台商告白



從流浪街童到鞋業大老闆,從小到大的艱辛,磨練出陳天生的「危機預感」,毅然在高峰時結束事業,當許多台商被金融海嘯與中國工資飆漲擊倒,陳天生卻得以全身而退。



摘錄自: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%26nbsp; 2012/11/14

撰文◎陳鈺婷



與陳天生相約在他的花園別墅,退休後的他非常低調,鮮少接受採訪,卻常出現在各種公益場合。當年他在東莞經營的常登鞋業,是西班牙知名品牌CAMPER的主要代工廠之一,最高峰時有7千名員工,東莞市還有一條路叫做「常大街」,取自於他登陸時創設的常大鞋業。2007年宣布退休,親手結束自己一手建立的工廠,跌破眾人眼鏡。不諱言當年也有矛盾與痛苦,但他看得很開,再對照這幾年中國代工市場的沒落,或許當年的「壯士斷腕」是再正確也不過的決定。



流浪街頭的悲慘童年



陳天生的人生故事像是一齣戲,出生沒多久父親過世,在戲班演戲的母親帶著他跟隨戲團到處表演。因為家境窮困,念小學時5學期有3學期繳不出學費,後來就輟學了。失學後他在車站、菜市場閒晃,有一搭沒一搭做著零工;夏天躲在公園、戲院樓梯口,冬天就到菜攤架下用草袋當棉被蓋著睡覺。因為父親早逝、母親改嫁,陳天生有過比別人更多的「父姓」,一路從「陳」天生、「駱」天生,再到「彭」天生,直到退伍後才終於改回本姓。



做任何事都會想到「萬一」



會走上製鞋這一行,要追溯至17歲到皮鞋店當學徒。陳天生退伍後到鞋廠上班,開始當師傅收徒弟,靠著存款和標會與人合夥開加工廠,雖然最後大家拆夥了,但因做人成功,帶過的工人都願意跟他走。當時四輪溜冰鞋很流行,外銷訂單接不完,一般鞋廠沒有組裝能力,有個老闆知道他養了一批工人,主動找上門。這個鄭姓老闆是陳天生口中的「貴人」,在他最困窘時雪中送炭,也是他的創業恩師。



後來陳天生靠著標會,獨力經營溜冰鞋組裝加工廠,快速累積資本。雖然工廠相當賺錢,但他天生的「危機感」卻油然而生,心想萬一溜冰鞋不流行了怎麼辦?因此決定另開一間加工廠,專門做鞋子代工。該說他料事如神嗎?溜冰鞋生產線沒多久果真結束了。或許因為出身貧寒,讓陳天生總是會警惕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」,做任何事都會想到「萬一」、「假設」的狀況,預先想好對策。



轉戰中國 從零開始打拚



他經營事業的幾次重大轉折,都源自這種「危機預感」。在組裝生意很好時,就想到要做加工廠;在加工訂單穩定時,就預想到大廠訂單可能會斷掉,而走上獨立接單之路。



他在台灣經營鞋廠時,全盛期擁有3家工廠,但或許老天爺就是喜歡在人們最得意時給予更大考驗,就在他花大錢整合3家工廠後,全台瘋狂簽大家樂、六合彩,工人無心工作,勞工嚴重短缺,傳統產業紛紛移往海外,陳天生也被迫出走到大陸。



1989年他在東莞創設常大鞋業,「既然來了,就不走回頭路!」他努力打拚,生意愈做愈大,受到當地政府肯定,時常有人來參觀,風光一時。



絕不畫大餅虧待部屬



從擦鞋童到鞋廠大老闆,「絕不負人」是他待人的最高原則。協助他創業的鞋廠老闆曾對他說,「什麼才是成功的生意人?不是賺最多錢的人,而是不欺負人,對客戶、廠商、員工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像支票兌現的人。」這席話他謹記在心。



陳天生對人大方,從他與老部屬——常登鞋業前總經理林端銘的互動即可看出。林端銘自台大畢業後就到鞋廠應徵,在面試時跟陳天生說,「台大教授告訴我們,當老闆的人只會在牆上畫大餅給員工,讓員工抱著美夢努力工作。但是大餅成真時,卻不會回饋給員工,老闆說的話都只是在騙員工努力工作。」這番話讓陳天生很震驚,「當時我連一小塊餅都還沒做到,還在為工廠努力畫大餅,我默默發願,哪天我的大餅若成真,絕不讓這個餅只是畫在牆上。」



後來公司很賺錢,陳天生將股份釋出,開放同仁認股。即便最後決定歇業,他也設法幫員工安排工作,對台籍幹部出手更是大方,大夥兒拿到的退休金,足以過一輩子不愁吃穿的生活。



大老闆最難的一堂課



在中國一磚一瓦打造工廠,總共經營了18年。2007年底,陳天生宣布結束工廠,在東莞引起很大震撼,大家都想知道這麼成功的企業為何要關門?



他深感當時大陸彷彿變成1980年代的「台灣翻版」,整個環境都變了,到處都是娛樂誘惑,賺錢管道很多元,有些工人寧可到風花雪月場所工作,因為賺錢比較容易。人力不斷流失,就得花更高成本培育新員工,再加上原物料成本提高,工資也上漲,「那時候我算過,光是工資上漲,一年就要多花2千萬元。」



很多台商都在盤算,是否該轉進工資更低廉的地方?陳天生不是沒想過,但心裡卻很清楚,「不管轉到哪裡都是另一個戰場,工廠不可能永遠逐低價勞工而居。」更重要的是,當時他已60歲,早有「衣錦還鄉」的念頭,本想讓總經理接班,但幾個接班人選各有自己的生涯規劃,最後只得選擇結束工廠。



面對這個重大決定,他只花了10天時間。對外宣布後,從減少客戶訂單開始,他明確告知客戶工廠即將歇業,請客戶慢慢將訂單轉到其他工廠,幾千名員工也分批資遣,在半年內將生產設備、土地全部出售。



斷然割捨 躲過金融風暴



在人生高峰時撒手放下,是何等困難之事?尤其數千名員工何去何從,更讓陳天生陷入天人交戰。



陳天生從來沒想過要交棒給第二代,他認為「父傳子」是帝王思想,古人也說「一朝天子一朝臣」。他心裡清楚,第二代是「含金湯匙出生」,「沒有缺過錢,很難瞭解賺錢的辛苦;不能體會創業艱辛,就很難把事業經營好。」許多企業都標榜「永續經營」,但陳天生看得很開,「世上沒有『永續』這件事,只能說是『比較久』。世代本來就該交替,舞台要讓出來給別人發光。」



他當初創立的「常大」、「常登」鞋業招牌早就拆下,但東莞市還留著「常大街」。工廠結束後,起初朋友們感到惋惜,但也許是老天眷顧,就在處理完廠房、土地後2個月,發生全球金融海嘯,中國也發布實施「勞動合同法」,很多同業改口稱讚他眼光獨到。



結束工廠,讓陳天生得以躲過金融海嘯與工資飆漲,「或許又是『危機預感』作祟吧!」他為這個「意外的幸運」下了註解。



本文轉載自「Career職場情報誌」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